2016-03-31 15:33:00 瀏覽人數:6102 新聞來源: 標派視覺
如果有一個(ge) “你最想窺探”職業(ye) 排行榜的話,設計師估計多半會(hui) 排在這個(ge) 榜單中,而且很可能還在Top 10裏麵。知乎上關(guan) 於(yu) 設計師的提問也是五花八門,比如“知乎的設計師是不是左撇子”、“設計師的一天都是怎麽(me) 過的”等等。
呂奇晃試圖在知乎上回答後一個(ge) 問題,但他寫(xie) 一半又刪掉了。他覺得每天都不一樣,很難去定義(yi) “典型”的一個(ge) 工作日。他是IDEO上海的交互設計師。這是一個(ge) 業(ye) 內(nei) 比較出名的國際性設計谘詢公司,在中國約有40個(ge) 員工,中國籍和外籍員工各占一半。同事們(men) 也都來自不同的背景,比如數字技術、社會(hui) 學研究、視覺設計、商業(ye) 谘詢、生物學家、記者、產(chan) 品與(yu) 工業(ye) 設計等,也正是這種多元化吸引了Gregory Perez、Ducan Turner、徐楠茜和趙彥君的加入,他們(men) 都認為(wei) 多元意味著新鮮和啟發。
你可以從(cong) 《第一財經周刊》這次采訪的5個(ge) 設計師身上看到他們(men) 做設計的價(jia) 值觀,和對靈感的定義(yi) 。而徐楠茜和趙彥君在不同階段對設計的不同理解,Turner從(cong) 創業(ye) 回歸到產(chan) 品設計師之後對於(yu) 成就感的體(ti) 會(hui) ,也會(hui) 讓你看到一個(ge) 設計師的“進化”。
之前沒想到的一點是,當被問及對未來的職業(ye) 規劃時,幾個(ge) 人都沒有太多想法。如果硬要說的話,那就是比現在做得更好。或許對於(yu) 設計師來說,一切都最好別提前規劃。
呂奇晃:靈感出現得越來越有效率
呂奇晃覺得,在這個(ge) 時代身為(wei) 設計師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不管是商業(ye) 、技術還是生活,都被設計深深影響和改變著。“5年前我也有這樣的感覺,隻是從(cong) 來沒有像現在這麽(me) 強烈。”
在2010年加入上海IDEO之前,呂奇晃在台灣、舊金山以及洛杉磯都擔任過設計師。“和現在相比,原來做的還蠻傳(chuan) 統的。”他覺得自己以前隻能算是個(ge) 平麵設計師,但對於(yu) 轉做交互設計,他卻並不覺得很突兀。他一直都對技術感興(xing) 趣,也有編碼的能力,在技術和設計之間,他最終找到了一個(ge) 合適的位置。
不同的是之前他追求做追趕技術潮流的設計師,現在他更懂得問自己“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麽(me) ”,然後才是技術。因為(wei) 交互設計的目的是好的用戶體(ti) 驗,而不是多高的技術含量。
在IDEO工作的4年時間裏,他最喜歡的案例是為(wei) 華為(wei) 的一款企業(ye) 通訊與(yu) 協作軟件產(chan) 品做設計。“從(cong) 產(chan) 品策略開始,很多決(jue) 策都是我們(men) 和客戶一起做的。”他很喜歡那種參與(yu) 感。不過他最得意的是2012年在IDEO辦公室為(wei) 複旦大學產(chan) 品設計專(zhuan) 業(ye) 學生上的10堂課,他設計了一個(ge) Pecha Kucha的環節,這是一種創意分享模式,要求每個(ge) 人在6分40秒的時間內(nei) 通過PPT講完自己的Idea。“我要分享給年輕人的是,作為(wei) 設計師,清楚而高效地傳(chuan) 達信息很重要。” 房地產(chan) vi設計 公司vi設計 企業(ye) vi設計 vi設計價(jia) 格 品牌vi設計 標識設計企業(ye) 標識設計 標識設計公司 vi設計係統 學校vi設計 上海vi設計 商場vi設計 超市vi設計 深圳vi設計 廣州vi設計 企業(ye) vi設計公司
呂奇晃覺得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產(chan) 生靈感的方式。受一個(ge) 同事影響,在養(yang) 成隨時隨地把自己看的和想的都畫出來的習(xi) 慣之後,他覺得靈感出現得越來越有效率。“看上去是突然之間出現的,但它一定跟你的生活經驗相關(guan) 。”他覺得身為(wei) 設計師應該、也必須要體(ti) 驗很多東(dong) 西。
“設計公司果然很Fancy......”配圖為(wei) 標派視覺品牌設計公司案例
注:本文由AI生成,“設計公司果然很Fancy......”僅(jin) 供參考,不保證內(nei) 容的準確性、真實性。
聲明:本文“ 設計公司果然很Fancy...... ”信息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於(yu) 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係我們(men) ,我們(men) 將立即刪除或更正。